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港财政司长:香港楼市是否“撤辣”取决于这5点

0
回复
168
查看
[复制链接]

8606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9276
发表于 2022-10-28 09: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香港楼价持续下跌,市场频频传出为楼市“减辣”呼声,不过近‬日公布的《施政报告》未有相应措施。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出席政策记者会时解释,是否“撤辣”要考虑以下5个因素,目前来看楼价跌幅相对轻微,无须改变管理措施。
1、楼价变化速度及幅度。今年楼价虽然比一年前回落约7.5%,但仍相当高,处于2019年初水平,反观1997、1998年香‬港楼价一年内急跌逾三成,如今只属轻微调整,不至于过度担心。
2、住宅成交。由2013年引入“辣招”起至2020年,香港楼市每年成交量约6万宗,去年达7.2万宗。今年每月平均成交量为4000宗,连同去年合计与过往相距不远。按目前经济环境,加上未来会继续加息,买家趋审慎,交投量较静属正常现象。
3、未来供应。截至8月有1.4万个单位落成,估计全年有2.3万伙。供应量有所增加,但非大幅弹升,未来3至4年一手楼供应量介乎9.6万至9.7万伙,走势稳定。发展商借贷比率并不太高,与1997、1998年不同,他们手上没有很多单位,无须急于推盘。
4、经济展望。疫情若一直受控,香港恢复正常活动,有望与外地及内地通关,预料经济会比以前好,失业率亦由年初5.4%跌至4%以下,与1997、1998年时失业率由3.3%弹升至5.9%的情况不同。
5、市场气氛。虽然买家审慎,但未见恐慌性抛售;今年利息升幅不少,加重市民供楼压力,现时按息为2至3厘,远不及当年9至10厘高。
陈茂波表示,综合以上5项因素考虑,因此决定不需要改变楼市管理需求措施。



为打击短炒,抑制非本地买家需求,自2010年起,港府推出新住宅从价印花税、买家印花税、额外印花税等住宅物业印花税,并数度调整,被媒体合称为“辣招”:
1、新住宅从价印花税(AVD):印花税是一直以来在港买楼均需涉及的税款,不过,自2013年2月起,政府推出双倍印花税,即将原有印花税率上调一倍,以减低投资需求,税率按楼价计介乎1.5%至8.5%,楼价愈高,税率愈贵,至于手上无持有住宅物业的“首套”买家则可获豁免。
2016年11月,港府再度出手“加辣”,将印花税税率划一上调至物业售价的15%,即为新从价印花税。若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但非首套,或非香港永久性居民或公司名义买楼(无论是否首套),从价印花税均划一为楼价的15%。
2、买家印花税(B‬S‬D‬):买家印花税为2012年10月推出,由于当时有大量内地资金涌入香港楼市,刺激楼价飙升,政府为遏抑非本地买家需求,遂推出BSD,冀优先照顾香港永久居民的置业需求。
故此,所有非香港永久性居民、以及公司名义买家,不论是否首套,在港买楼也需要缴付楼价15%的BSD税项,同时,由于新住宅从价印花税AVD 亦覆盖非本地买家及公司买家,税率为15%,故此类人士买楼会被征收合共30%的印花税,亦是现时买楼税项的上限,较一般香港永久性居民高出至少15%。
不过上述措施有豁免安排,如近亲(即配偶、父母、子女、兄弟或姊妹)共同买入物业,物业转让予遗产受益人,或发展商透过公司收购旧楼,则可在拆楼后申请退税等。
3、额外印花税(SSD):港府于2010年11月20日推出额外印花税,属于第一批“辣招”,旨在打击短炒行为。当局其后曾上调SSD税率及延长“‬禁售期”‬至三年。简单而言,2012年起所有买家购入物业后六个月转售,便需缴交物业楼价20%的税项,六个月至一年内为15%,一年到三年为10%。不过在个别情况下SSD是可获豁免,如近亲转让、法庭令转让如离婚及遗产物业、居屋转名及送契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