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中医药局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出席发布会,介绍中医药医疗救治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咳嗽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射 本身不会引起肺炎 发布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表示,咳嗽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 从中医来看,热退之后余邪未尽发生咳嗽,往往表现为痰少、痰粘、咽痒等,多为痰热、阴伤等导致肺气失宣,临床可以选用清肺、润肺、宣肺、化痰一类的中成药都会有效,如急支糖浆、养阴清肺丸、杏贝止咳颗粒等。 咳嗽本身不会引起肺炎,肺炎除咳嗽以外还会有发热持续不退,或喘闷,或乏力,或有大量的浓痰等症状,如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去医院就诊。 家里老人、儿童如与平时状态不同,比如精神倦怠,乏力、食欲下降、呼吸急促等要引起重视,及时去医院就诊。 为何要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药方?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基层充分运用中药汤剂开展相关病毒感染治疗工作的通知》,发布了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中药,而且其中包括了通用基础方、“北方”和“南方”,为什么要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药方?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医药在治疗、治病和保健,保证健康的过程中非常强调三因制宜。新冠病毒感染以后,不少患者的症状就是发烧,全身关节酸痛、喉咙痛、头痛、咳嗽,这里面就有寒热之分。 其中,东北地区、北方地区等高寒地带,冬季非常寒冷,表现出来的寒气特别重,出现头痛、喉咙全身关节酸痛,怕冷等症状。南方地区从10月底、11月份开始还是比较热,还是28—30度以上的季节,而且湿邪比较重,11月份那几场大雨以后,湿热之邪特别重。再加上南方人的习惯,比较喜欢吃健脾温补的药,所以整个体质和环境因素就是湿热比较重的。 “我们在这几年的治疗过程中,南北地区的方案不一样,北方这边出现发热、怕冷、身痛、没有汗的比较多。南方地区高热、喉咙痛、咳嗽、有痰、大便不通的比较多。所以在治疗方面分开来,按照中医的群体辨证方案,来进行绝大多数患者的辨证。”张忠德表示。 着重缓解药品供应紧张 推荐70种中成药 供群众居家治疗时使用 国家中医药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介绍,当前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国家中医药局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着重缓解药品供应紧张。印发《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推荐70种中成药供群众居家治疗时使用,鼓励各地制定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的中药协定处方,允许相关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医疗机构间调剂使用。 ● 二是快速扩充中医医疗救治资源。加强中医医院发热门诊、急诊、肺病科、ICU等科室建设。目前全国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都设置了发热门诊,扩容了ICU床位。开展医疗救治培训,增加重症救治力量。各中医医院积极开展互联网诊疗,缓解接诊压力,同时统筹使用设施设备和调配医护人员,提升资源利用效能。 ● 三是在重症医疗救治中强化中西医结合。进一步建立完善“有团队、有机制、有措施、有成效”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各地的救治专家组进一步充实中医专家力量,进行重症、危重症中西医结合救治巡诊指导。各个医院建立医疗救治中西医协作工作机制,共同参与患者诊疗决策,同时发挥中医药在老年人和儿童医疗救治中的作用。 黄璐琦表示,经过三年疫情的防控,我国形成了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中国方案,中药在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患者可以选择对症使用的中药居家进行治疗,减轻医疗资源压力。
“还有就是在康复中的作用,很多患者都有亲身体会,核酸转阴以后出现咳嗽乏力出汗等症状,中医药对症治疗可以发挥它的整体调节作用。”黄璐琦说。 内容综合自 / 新闻联播、南方+ |
一线QQ:2821046851⋅小黑屋⋅免责声明⋅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 豫ICP备14009102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