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2月的最后一周,这意味着我们很快就将迎来中国政治生活的大事——2021年全国两会。在这样特殊的时间节点回望本周的深圳,以下几件事引起了笔者的格外关注。012月24日,深圳迎来今年的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一出手就是2645亿,涉及基础设施、社会民生、重大产业等领域。 我们知道,投资是扩大内需的源头活水。回望深圳在2020年交出的经济成绩单,选好项目、确保投资精准有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十分关键。也正是基于此,牛年伊始的这两千亿级重大项目倍加引人关注。 2020年,深圳在一年之内集中开工了三批共684个项目,年度总投资达1283亿元,总投资达8294亿元。正是在这些重大项目建设的带动下,2020年全市固投达到7957亿元,比上年增长8.2%,增速显著高于全国和全广东省平均水平。 尤其是涉及到的共222个项目,无论是建设内容还是投资来源,都可以说是看点多多。对此,深圳卫视深视新闻在《深圳新年“龙头项目”三大看点 昭示湾区美好未来》、《速观察 | 牛年两千亿级投资“打头阵”,释放哪些重要信号?》等报道中已有详细解读。 活动现场的一些小细节也颇有深意:“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一天当作两天用、两步并作一步走”等标语分外醒目,洋溢着深圳牛年新春只争朝夕、热火朝天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更让笔者感受到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扑面而来。 02只争朝夕、热火朝天的“牛劲”可不仅体现在重大项目的集中开工。本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相关的多个具体任务相继传来加速推进的好消息。 其一是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日前,深交所基础设施公募REITs技术系统正式上线,审核业务系统、信息公开网站和网下发售系统将自3月1日起启用。这标志着深交所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在技术层面准备工作已顺利完成,将为国内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产品平稳发行上市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其二是境外专业人才来深执业便利。近日,《深圳市推进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的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共涉及金融、税务、建筑等11个专业领域。这标志着境外专业人才来深执业便利的授权事项进入加速推进阶段,将为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提供国际化人才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周,《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1年工作要点》正式出炉,单列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并提出首批清单的改革任务力争年底全部落地、取得重要进展。紧接着,两项任务在牛年伊始便取得重大进展,既体现了深圳纵深推进综合改革试点的行动力,更再次传递了这座城市正在向外释放的强烈紧迫感、使命感。 自去年10月“官宣”以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就备受各方关注。这是中央给予的重大利好,更是不可错失的发展机遇。时不我待!如何把握?其中需要国家相关部委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但更离不开的是深圳自己的努力。 回首2020,我们看到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合并、R字签证许可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分站设立、数据生产要素核酸试点等一批改革取得成效。2021年,我们期待能有更多事项加速落地,以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03本周让人期待的事情还有很多。 2月25日,科技部官网发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推动深圳在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上率先破题,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 据了解,《创新行动方案》由科技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旨在发挥科技创新在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细览文件内容,其中明确提出了21个“支持”,既有宏观层面,如“支持深圳对标全球创新型城市前列,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等,也有十分具体、指向明确的,如“支持深圳建设国际科技信息中心,牵头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支持深圳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支持深圳建设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等。 从各项具体内容不难看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等被提及最多,而这些也都是深圳目前亟需进一步加强的领域,相信《创新行动方案》的出台,将为深圳补上创新领域短板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撑。 另外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来自交通领域。 日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将《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公众版正式“挂网”。《规划》提到为满足大量人口流动所需要的交通运输压力,省域空间内将预留京港澳高速磁悬浮和沪(深)广高速磁悬浮通道,并称作为两条磁悬浮列车的核心城市:广、深磁悬浮预计将会提前开建。 这是广东首次明确提出两大磁悬浮高速通道的构想。按照600公里的时速来算,深圳到上海大约只需2.5小时,深圳到北京大约只需3.6小时。虽然对此,省自然资源厅工作人员在22日下午进行了回应,表示从目前规划编制的阶段来说,只是一个初步成果,还有待进一步论证。但更快的交通运输意味着更高效的人员物资交流,这样的未来想必是所有人都盼望的。 结 语“一年一个重磅政策,一年一个重大利好,深圳正处于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窗口期。”在参与政务报道的过程中,笔者曾多次听到市委书记王伟中如此语重心长地对全市干部强调。 但“窗口”总不会一直打开。眼下看大势,国内市场日趋开放、资源流通日趋便捷,优惠政策你给我也给,营商环境你优我更优,犹犹豫豫势必错失良机,倘若慢一步就会步步赶不上。 这意味着抢抓政策“窗口期”,必须有等不得的紧迫感使命感,因为机遇和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把握。 尤其在今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抢抓“双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战略机遇的深圳正奋力谱写改革发展新篇章,这艘冲锋舟将以怎样的姿态继续扬帆启程,我们且行且看。 |
一线QQ:2821046851⋅小黑屋⋅免责声明⋅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 豫ICP备14009102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